注漿管是特殊的一種預埋注漿管系統,用以混凝土中的施工縫、冷接縫、管子滲縫、地墻之間空隙等處的永久密封。那么注漿管施工有哪些特點呢?我們簡單的來看一下:
一、基面處理
事先用鋼絲刷清除敷設范圍內施工縫面的砂粒及混凝土渣,隨之用高壓水沖洗或高壓風吹干凈。固定注漿管范圍的基層應基本平整;能求基層不得有浮漿、油污、疏松、空洞、碎石團和凸起等部位。
二、剪裁、加工
注漿管的安裝長度每段5m,并在兩端連接注漿導管,注漿導管末端安裝塞子進行臨時封堵。參考施工縫寬度和裝修層的厚度,截取每根長度50-100cm的與注漿管匹配的進漿用的塑料管,截取注漿管和塑料管內徑匹配的、長度20-30cm的與管相毗鄰,連接處用膠布纏緊。
三、定位、安裝
1、使用專用塑料卡子將注漿管固定在平整的基面上,固定間距宜為20~30cm;固定點沿注漿管兩側交錯設置,確保注漿管與混凝土主體結構固定靠得住。
2、對的數量比5m施工長度高,單獨使用注漿管作為施工縫防水措施時,相鄰分段交叉搭接,其搭接長度不小于5cm;注漿管與止水膠配合使用時,相鄰分段注漿管不必搭接,但其末端間距不大于25cm。
3、注漿管的轉彎半徑不可小于15cm,轉彎部位應平緩,不得出現折角;
4、注漿管必然與基層密貼設置,任何部位不得懸空; 注漿管上覆蓋的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50mm;
5、注漿導管與施工縫間隔20~30cm高出引出;引出端應設置在給予便利的,易于接近的位置;注漿導管埋入混凝土內的部分起碼應有一處與結構鋼筋綁扎牢固。
6、注漿管安裝完畢后,一旦出現破損部位,應將破損部位割除,在割除部位兩端重新安裝注漿導管;在割除部位設置現已安裝好注漿導管的注漿管,并與兩端原有注漿管進行搭接,有效搭接長度不小于2~3cm(即出漿段長度)。
7、注漿管安裝完畢后,后續工程中應留神對成品進行愛護,預防對注漿管的破壞;在注漿管附近綁扎或焊接鋼筋作業時,應采用臨時遮擋措施對注漿管進行保障。
上一條: 注漿管施工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| 下一條: 中空錨桿使用方法以及操作方法 |